當盛夏來臨,許多家庭早已規劃好海邊度假、後院烤肉或是帶著寶寶去公園曬太陽。然而,當氣溫飆升甚至進入熱浪期,許多新手爸媽不免擔心:這樣的高溫,對嬰幼兒來說會不會太危險了?
美國兒科學會(AAP)建議,只要氣象局的熱指數(heat index)在華氏90度(約攝氏32度)以下,嬰幼兒外出活動是可以接受的。但一旦超過這個溫度門檻,就要避免長時間在戶外,尤其是陽光直射下的活動,否則容易出現中暑或脫水等健康風險。
事實上,嬰兒和小小孩對於熱的承受力遠比成人來得低。嬰兒尚未發展出完整的汗腺系統,無法有效調節體溫。因此,當大人已經感覺到悶熱難耐時,寶寶可能早已不舒服,只是無法用語言表達。
在美國加州有位年輕媽媽Jessica,她記得第一次帶5個月大的女兒出門散步時正值午後兩點,儘管天氣晴朗,她卻覺得頭有點昏、手心發汗。當她低頭看女兒時,才發現小臉蛋紅通通,額頭上冒出汗珠,這才驚覺太熱了。從那天起,她學會了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的高溫時段,也開始每15到30分鐘找陰涼處休息,慢慢讓寶寶適應氣溫。
如果真的必須在大熱天外出,有幾個細節一定要注意。首先是衣著。盡量選擇淺色、輕薄、透氣的棉質衣物,例如一件短袖包屁衣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來說就是理想選擇。如果無法避免陽光直射,建議幫寶寶穿上輕薄的長袖和長褲,以減少紫外線傷害。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幼兒,也可以選擇具有防曬功能的衣物,例如UV防護泳衣。
帽子也是戶外的好幫手。大多數寶寶都不太願意戴帽子,但如果你能找到一頂柔軟、有鬆緊帶的寬邊帽,還是能為他們脆弱的小臉和後頸提供額外保護。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爸爸Andrew表示,他每次出門前都先給兒子戴上帽子再用玩具分散注意力,成功率高很多。
另外,很多爸媽會在嬰兒車上蓋條薄毯來遮陽,這個做法雖然初衷良好,卻可能造成空氣不流通,導致車內悶熱甚至缺氧。正確的做法是選擇有大遮陽篷的嬰兒車,或者安裝專用的遮陽擋板,既通風又安全。
提到防曬,家長常問的問題是: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到底能不能擦防曬乳?根據AAP建議,若無法完全遮陽,可以在寶寶臉部(如鼻子、耳朵)和雙手等小面積肌膚上薄擦SPF30至50的物理性防曬乳,選擇含有氧化鋅或二氧化鈦成分的產品,這些礦物成分不會被皮膚吸收,對敏感肌膚更友善。而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幼兒,就可以全面塗抹防曬乳,每兩小時補擦一次,尤其在流汗或玩水後更應重新塗抹。
即便在陰天,紫外線依舊存在,千萬別以為太陽不大就可以掉以輕心。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媽媽Emily分享,她曾帶九個月大的兒子在陰天出門玩了兩小時,回家後才發現寶寶小臉有點紅,這讓她意識到即使沒有艷陽,也不能忽視防曬的重要性。
除了防曬,補充水分也是關鍵。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,不建議額外飲水;但若是氣候異常炎熱,也可以在醫師建議下,少量多次哺餵。六個月以上的寶寶,則可適量給予涼開水。在德州長大的媽媽Samantha說,她會在包包裡準備一小瓶冷開水,在兒子運動後或流汗時讓他喝兩口,幫助降溫,也順便補充水分。
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過熱或脫水的跡象呢?一些警訊包括:皮膚溫度明顯偏高、流汗多、出現異常疲倦、精神萎靡不振或尿布濕得比平時少(例如一天換不到四片濕尿布),都是潛在的徵兆。如果出現嘴巴乾澀、眼淚變少、哭聲無力、活動量降低,就應考慮是否有脫水情況。
一旦懷疑有熱衰竭的可能,應立即將寶寶帶到陰涼通風處,脫去多餘衣物,用溫涼水擦拭全身幫助降溫,並補充水分或母乳。如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立即就醫。
最後,有一點務必要強調:絕對不能將寶寶單獨留在車內。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,車內溫度都可能迅速上升。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的統計,熱衰竭導致的兒童車內死亡事件屢見不鮮,甚至在攝氏20度左右的天氣,陽光直射下車內溫度也能飆升到危險範圍。這並非只是極端氣候下的風險,而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悲劇。
總的來說,夏季的陽光固然迷人,對嬰幼兒而言卻潛藏不少風險。只要父母們多加注意氣溫、服裝、補水和防曬等細節,選對時機出門並觀察孩子的反應,就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與寶貝一同享受這段美好的陽光時光。如有任何疑問或特殊情況,請隨時與兒科醫師諮詢。畢竟,在照顧孩子這條路上,多一分細心,就多一分安心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