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取得連結
- X
- 電子郵件
- 其他應用程式
許多初為人父母的人,都會在第一次見到寶寶時,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特別連結。其實,親子間的情感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在時間中慢慢醞釀、逐步建立起來的。寶寶天生渴望親近父母,這種安全感不僅能讓他們在成長中擁有更健康的情感,也為將來與外界建立信任打下堅實基礎。
舉例來說,居住在美國波士頓的艾蜜莉和丈夫馬克迎來了第一個寶寶。艾蜜莉生產後,堅持每天與寶寶進行肌膚接觸,不僅讓寶寶感到溫暖,也幫助她更快適應當媽媽的角色。每天晚上,艾蜜莉都會輕聲哼唱搖籃曲,讓寶寶逐漸習慣熟悉的聲音安然入睡。這些細節,讓他們的親子關係愈加緊密。
親密的時光往往藏在生活的點滴裡。不論是在醫院裡新生兒與媽媽的首次肌膚相親,還是在家中溫柔抱著寶寶餵奶,都是親密感的來源。皮膚對皮膚的接觸,讓寶寶熟悉媽媽的氣味和心跳,迅速建立安全感。即使是瓶餵,眼神交流和溫柔的撫觸同樣重要。透過觀察寶寶的表情與動作,父母能逐漸學會「讀懂」寶寶的需求,及時滿足他們的渴望,增進互信。
曾有加州洛杉磯的托尼夫婦面對初為人父母的挑戰,特別是寶寶經常哭鬧。托尼發現帶寶寶到公園散步時,寶寶在媽媽懷中逐漸安靜下來,原來寶寶喜歡自然風與爸爸溫暖的擁抱。他說:「當寶寶哭時,不要急著制止,而是抱著他、陪著他,告訴他『我在這裡』,這真的很重要。」父母的耐心與陪伴,是安撫寶寶最好的方式。
當然,育兒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。照顧新生兒是巨大挑戰,家務與生活瑣事常讓父母分心。許多父母希望自己承擔一切,但適當求助非常重要。住在英國倫敦的莎拉,在生下第二胎後學會接受親朋好友的幫助,分擔做飯、打掃家務。這樣她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,享受育兒的快樂,而非被雜事壓得喘不過氣。
寶寶的親密圈不只限於父母。祖父母、親戚、朋友,甚至專業護理者,只要用心且充滿愛,都能成為寶寶的安全感來源。紐約的單親媽媽珍妮佛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,她說:「有時候真的需要喘口氣,爺爺奶奶的幫忙讓我能好好休息,孩子也在不同人的陪伴下變得更開朗。」
親子互動不止抱抱與餵奶,唱歌、講故事、玩遊戲同樣是建立情感的重要橋梁。研究顯示,胎兒在孕晚期即可聽見外界聲音。懷孕七個月時,準爸爸就能開始給肚裡的寶寶唱歌、讀故事,讓寶寶出生後聽到熟悉聲音時感到安心。佛羅里達州的瑪麗和丈夫湯姆,從懷孕中期就開始一起讀《好奇喬治》,寶寶出生後聽到他們聲音就安靜入睡。
新生兒期的遊戲也很重要。簡單的藏貓貓遊戲會引發寶寶的笑聲和驚喜,增進親子感情。彩色圖畫書、帶聲音的玩具,能刺激寶寶感官發展。加州聖地牙哥的凱文與艾莉森每晚都用手偶表演童話故事,發現寶寶更容易入睡,也對聲音與畫面更有興趣,親子關係也更加深厚。
需要提醒的是,親子關係的建立不一定順利。媽媽經歷漫長分娩後常感虛弱,需要休息,這沒關係。睡眠不足時,情緒起伏大,甚至偶爾會對寶寶感到不耐,這都很自然。重要的是讓伴侶或家人幫忙,爭取休息時間,這樣才能更好照顧寶寶。
情緒波動有時會演變為產後憂鬱症,無論是親生媽媽、爸爸,甚至領養父母都可能受到影響。不要責怪自己,勇敢尋求專業幫助是重拾平衡的關鍵。芝加哥的艾莉森曾因產後憂鬱難以親近寶寶,參加心理輔導後慢慢恢復,重新找回對寶寶的愛與耐心。她說,接受幫助是邁向幸福的第一步。
親子關係的建立不需急功近利,也不必追求完美。寶寶渴望被愛、渴望安全,他們願意和你一起慢慢適應。只要給自己時間,放鬆心情,讓感情自然流動,親密的連結終將牢牢編織。像艾蜜莉和馬克一樣,經過時間相處,他們感受到的親子情誼愈發深厚,每一次笑臉和擁抱,都成為珍貴回憶。
育兒之路充滿挑戰,但那份不可取代的親子情感,是一生中最溫暖、最堅實的依靠。讓我們以耐心、愛心與陪伴,逐步走進寶寶的心裡,共享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旅程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