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取得連結
- X
- 電子郵件
- 其他應用程式
在育兒與早期學習的漫漫長路上,我們這些在歐美生活的家長也積累了不少實用又接地氣的小技巧。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能為各位爸爸媽媽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。
從生活中培養學習興趣
孩子天生對世界充滿好奇,家長要善於把這份好奇轉化為學習的動力。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,都是絕佳的學習機會。
例如,在廚房準備晚餐時,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簡單的小任務。像是幫忙摘菜、剝豌豆,這些過程中我們可以聊聊蔬菜的名稱、顏色、形狀,甚至講解它們是如何生長的。
我家孩子有一次在幫忙剝豌豆時,突然對「豌豆怎麼長出來的?」產生了濃厚興趣。於是我找來一些繪本和影片,陪他一起深入了解,讓學習自然而然地從生活延伸開來,也讓他記憶特別深刻。
遊戲,是最好的學習方式
遊戲在早期教育中的價值不容小覷。透過角色扮演、拼圖、積木等遊戲,孩子不但玩得開心,也在無形中學到很多能力。
有一次,我們用家中的物品搭建了一個「小超市」,孩子扮演收銀員,而我則當顧客。他在過程中要計算價格、找零,還要跟我介紹商品。不知不覺中,數學與語言能力都得到了練習。
拼圖遊戲也是我們家的愛。從幾塊簡單拼圖開始,慢慢過渡到更高難度。剛開始他會容易氣餒,但持續鼓勵和陪伴後,他現在能專注完成複雜拼圖,觀察力與耐心都有顯著提升。
培養閱讀習慣,從嬰兒時期開始
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、想像力與邏輯思維都有深遠影響。越早開始越好。
我從孩子幾個月大時就開始每天固定時間共讀。像是《猜猜我是誰》這類色彩鮮明、節奏重複的繪本,非常適合小寶寶。
隨著年齡增長,閱讀內容也逐漸豐富。我們有每天睡前共讀的習慣,會鼓勵孩子提問、討論故事情節,培養理解力與批判思考。
有次讀完《小紅帽》,孩子問我:「為什麼小紅帽要跟陌生人說話呢?」我們藉機討論了人際互動與自我保護,讓故事不只是故事,更是一個學習與對話的起點。
戶外活動,開拓眼界
帶孩子走出家門,不論是親近自然還是探索社會,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。
我們經常全家一起去公園散步、觀察植物和昆蟲。有一次,孩子在草地上發現一隊正在搬家的螞蟻,蹲下來觀察了好久,回家後我們還一起查資料、做了個小小的螞蟻窩觀察箱,整個學習歷程非常自然且深刻。
此外,參觀博物館與科技館也非常推薦。博物館能讓孩子從文物中學習歷史,科技館則透過互動裝置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。我家孩子在看完恐龍化石展後迷上恐龍,接下來幾週都沉浸在恐龍書籍與手作模型中,學習動力十足。
結語:在快樂中學習,在學習中成長
育兒與早期教育並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,而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細心引導與陪伴。
從廚房到公園、從拼圖到繪本,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都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。願我們都能用心去觀察、去支持,讓孩子在快樂中探索世界,在探索中持續學習與成長。
你在育兒過程中也有獨特的經驗或小技巧嗎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,讓我們一起交流成長!


留言
發佈留言